案例分析 | 细心剖析、用心关爱,引导学生自发成长

    15.12.2023 14:51:23           浏览数:0

  案例回顾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A同学,哈萨克族,家庭条件较为贫困,性格较为外向,特别想要引起周围人的注意。在新生开学军训的时候,这个学生“自来熟”的性格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军训过后,正式开学,该生加入学生会某部门,不久,因违反校纪校规和部门管理规定而被部门给予退部处理。此次事件之后,该生思想消极、情绪滑坡,出现撒谎、过度张扬、逃避集体活动等情况。案例分析经过与A同学的谈话和通过对其他同学进行调查了解,发现他之所以不遵守纪律,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自暴自弃,他认为自己已经有了处分,根据学校规定,受处分学生取消评优评先资格,所以选择逃避集体活动;二是觉得“面子”受损,他认为违纪退部的事情使他在同学间抬不起头,非常丢面子;三是从高中阶段就不受重视,所以日常生活中刻意张扬,以求引起周围人的关注。主要举措A同学看似性格外向实则内心敏感、好面子、具有强烈的引起别人关注的愿望、尊重老师、信守承诺。这些性格特征有利有弊,基于A同学的性格特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针对违纪事件谈心谈话,明确原则同时给予机会。通过走访学生会干部、A同学舍友、A同学情感对象等群体,确定A同学违纪属实,支持学生会部门对其的处理意见,使A同学了解学生干部以身作则的重要性,涉及原则问题就是底线问题,树牢规矩意识、大局意识。但是,由于A同学是一名新生刚进入学校,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可塑性,我与A同学进行了面对面谈话,表达了对他的信任和希望,希望他能把握机会好好享受校园生活,努力成长成才。
   (二)严格日常考勤,进一步推动学生融入集体。强调考勤纪律,要求班干部对A同学严格考勤,有迟到、早退、旷课、晚归等现象第一时间报备,并时常突击检查课堂和宿舍,加强对A学生的外部约束力。另一方面,组织集体活动,有意引导A同学融入集体,找寻归属感,树立主人翁意识。
   (三)关注关心关爱,激发学生内在动力。时常关心A同学学习、生活状态,在其有困难需求时及时帮助,让其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关爱,时常观察其表现情况实时给予引导和鼓励,拉进师生距离,引导学生主动靠近老师、信任老师,也增加学生自信心。后续追踪在后续的观察中发现,A同学慢慢发生很大变化,对老师更加亲近,愿意主动与老师交流,努力融入班集体,关心集体活动,再无旷课现象,与舍友相处融洽,并且通过自身努力加入了学校的学生组织,热情、主动的为师生提供服务,工作获得师生一致好评。该生实习时也有突出表现,认真参加实习活动,以自身实际行动带动了实习点位的良好氛围,获得“优秀实习生”荣誉称号。毕业时积极就业,目前工作在乌鲁木齐,工作稳定,领导、同事喜爱。经验启示A同学的事件表面看来是学生违纪、思想堕落事件,但本质上是学生渴望关注但沟通交流方法不当。对于此类情况,我们要宽严相济、刚柔并存的教育引导和帮扶学生。一是对于事实存在的违纪情况,要讲清道理、讲清学生手册等管理规定要求,严肃处理。二是要善于刨根问底,找出根本原因对症下药。三是要制度管理与关心关爱相结合,强化激励,做好日常引导,外部推动与激发学生内动力共同发力。四是要善于观察,持续关注。

版权所有:青岛恒星科技学院 |  地址:青岛市九水东路588号 |  鲁ICP备20007371号-1 |  电话:0532-86661234  |  E-mail:hx@hx.cn 邮政编码:26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