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7.2023 10:20:47 浏览数:0
我可能会失败吧;
我大概做不好吧;
大家都比我做得好……
是不是经常有这种想法?
是不是这件事真的失败了呀?
好像有希望啊;
多尝试几次一定会成功的;
我同学能做到的,我也可以……
遇到问题时抱有这种想法,
是不是能够顺利达成目标?
心理学很多研究发现,经常暗示自己成功的人,通常会有更高的成功率。这是为什么呢?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心理学理论——“自我效能感”。什么是自我效能感?有什么表现呢?大学生应该如何提升自我效能感呢?
什么是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一个人对自己在特定情况下有能力取得成功的自信程度。心理学家班杜拉在1977年提出:“人必须要有一种自我效能感,才能应对人生中不可避免的阻碍和不公,走向成功”。自我效能感的信念决定了我们如何去感受,如何思考,如何自我鼓励以及如何开启有效行动。自我效能感越高的人,会越努力越幸运。
高自我效能的表现
1、积极应对所面对的问题
2、遭遇挫折可以快速重拾信心
3、将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视为可以掌握的任务并且激发更多的努力
低自我效能的表现
1、过度关注失败和负面的结果
2、当一件事做不好就会很快对自己丧失信心
3、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于个人无法改变的因素,认为自己能力不足
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方法
低自我效能感的人,如何提高自我效能感呢?可以试试以下五种方式。
1、改善情绪状态
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你思考或者执行某项任务的时候,焦虑情绪会使个体自我效能感期望降低,而兴奋的情绪有助于提高自我效能感。因此,大学生可以通过调节情绪来提升自我效能感。比如掌握一些情绪调节的策略,积极认知重评或转移注意力;也可以学习一些放松技术,正念放松或者冥想等。一个经常体验到积极情绪体验的人永远都比悲观厌世的人更能相信自己能把事情做好。
2、强化成功经验
强化自己成功的经验是改变自我效能感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它是由每个人之前或当下的相同的或相似的成功或失败的经历所决定的。你如果有参加科研竞赛成功的经验,那么当你有机会申报比赛时也一定会充满信心。大学生在日常可以通过列出任务清单,制定小步快走计划,按时打卡不断积累成功的体验,逐步提高自身能力,达成更高的目标不断强化自我效能感。
3、积累替代性经验
积累替代性经验观察和学习身边朋辈榜样的成功经验。“我们班长都拿到国家奖学金了,那我一定也可以!”反之,如果看到与自己相近的人失败,也会降低自我效能感。所以,向优秀的同学看齐是多么重要!大学生在平时应该多和努力奋斗的人交朋友,而不是和自暴自弃的人交友,这样才能见贤思齐焉,不断积累替代性成功经验。
4、积极的自我暗示
积极的自我暗示就是要学会肯定和欣赏自己,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地方,我们不需要跟他人比较来定义自己的价值,经常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相信自己可以成功。比如,我知道我现在已经很好,我更相信我可以比现在更好。无论在我的生命中出现什么风雨,我都会用勇往直前。
5、训练强健身心
身体状态良好的时候,自我效能感会比较高涨;而萎靡不振时,再多的资源放在你眼前,你可能都会觉得信心不足。运动不仅能锻炼身体,还会让人心情变得很舒畅,拥有更多的幸福感和治愈力。大学生坚持每天运动40分钟,不仅能让个体享受到巅峰体验,培养自信乐观的心态,而且还能提高自我效能感,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新时代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作为辅导员,要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我效能感,坚定信心信念,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在新征程上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