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2023 22:12:36 浏览数:0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四月的春风最是沁人心脾
在这鸟语花香,春和景明的时节
何尝不细读读一本书,来陶冶一份情操
唯有读书与学习,才能让专业更加精进
下面让我来开启
一则四月份艺涵书院读书分享
让我们一起成长
作者:莫言
推荐人:杨涵 艺涵书院 22土木工程本科一班
阅读感悟:莫言先生的书,总是让读者回味无穷,《晚熟的人》收录了十二篇作品,其中的绝大多数创作于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被称为“后诺贝尔奖时期”的作品。这些作品,以一个“讲故事的人”重新回归的角度,深入莫言“文学的故乡”,讲述了山东高密东北乡更加鲜为人知的故事,塑造了高密东北乡系列人物形象,形象展示了当代人(尤其乡镇人)生活的图景,深刻揭示了他们生存的困境和人生的要义,体现了莫言新的思考、新的创造和新的境界。
作者:余华
推荐人:李怀龙 艺涵书院 22土木工程本科二班
阅读感悟:提及余华的作品,脑海中浮现的字总是现实与苦难。在《第七天》这本书中的,书中的人物是我,也是你。这本书阅读结束带来的感受,不是读完一本书后的喜悦,而是沉重,是人物的命运影射到自身时对现实、对人生真切的无力感。余华老师在《第七天》这本书中,主人公杨飞死后,用七天的时间回顾他四十年的生命过往,回顾他生前五味杂陈的生命历程。他看到了这个世界的黑暗,死无葬身之地反而成了他灵魂的收容所,他最终也欣然接受这最后的皈依。
作者:贾平凹
推荐人:张润泽 艺涵书院 22土木工程本科二班
阅读感悟:读这部作品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熟悉:清风村的风土人情,生活动态;带着泥土气息的乡村,充满混浊的朴实无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复一日的勤劳农民,爱贪小便宜斤斤计较的小农意识,以及各种各样的迷信活动。这一切和我的村庄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虽然是相距几千公里,但中国农村的特性几乎都一样,农民的思想水平,和生活逻辑也相差不远。所以,小说的情节常常带我回到童年,回到那个还没有被商业文化感染的带着浓郁乡土气息的乡村。
作者:余华
推荐人:朱飞龙 艺涵书院 22土木工程本科一班
阅读感悟:《许三观卖血记》在读的过程中感受是五味杂陈的,开始有觉得过作者描写的人物是粗俗的,说的有些话是让人讨厌的。慢慢地读,细细地体会发现这也许就是真实,那些简单又略显庸俗的语言是那个时代本就该有的,是人物发自内心说出来的,是他们能够让别人理解和接受的最简单不过的文字。这也许就是余华作品的魅力所在,他可以忽略心理活动,忽略各种复杂的叙述方式,仅仅用对话就能让读者感受到人物的形象,时代的背景。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
阅读是一种美好的遇见
春光美如斯,正是读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