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2025 17:43:16 浏览数:0
在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时代浪潮下,如何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培养出契合市场发展的专业人才,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关键命题。为探寻答案,青岛恒星科技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于2025年3月7日下午在A4-813召开了产教融合座谈会。本次座谈会旨在加强学院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的新路径。

参加本次会议的来宾有青岛伊兰清真食品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沙宗安,青岛大元成业模具塑胶有限公司总经理韩锡征,山东永乾节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管延朋,宁波景尧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魏丽笠,青岛青义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永涛,青岛天羿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经稳、运营经理张春凤、技术部经理孙明辉、副经理赵伟。

出席本次会议的学院领导有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名誉院长常德功,院长姜培刚,党总支书记、智能装备学院行业院长庄新颖,教学院长修霞,新能源学院行业院长张菲菲,智能制造学院行业院长王海涛,科研助理宋怡。本次会议由庄新颖主持。

姜院长致欢迎词
会议伊始,姜培刚以饱含教育情怀的致辞,向与会企业代表致以诚挚感谢与热烈欢迎。他指出,学院一直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实践机会,而企业的支持与合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常院长讲话
常德功深入分析了当前机械与汽车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强调了产学研结合的重要性,并对学院与企业未来的合作寄予了厚望。

各单位领导介绍单位情况
张经稳介绍,青岛天羿通航成立于2023年,公司成员经验丰富,业务涵盖飞行服务、观光旅游及农林作业,与多地机场基地合作,其企业机队影响力渐增。公司具有无人机操作培训资质,并与中小学开展航空研学。未来,计划与青岛恒星科技学院联手,培养无人机人才,促进产业发展。

张春凤补充道,当前低空经济受到国家大力推进,从专业视角来看,校企融合是推动其发展的重要路径。可以通过与学校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对接,开设具有专业特色的班级,将企业的实践经验与学校的理论教学紧密结合,为低空经济领域输送更多适配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促进低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

沙宗安分享对低空经济见解,提到随着技术发展,低空经济应用广泛,无人机在农林植保、物流配送等领域发挥作用。他指出,未来新能源在低空经济潜力巨大,能提升无人机续航、降低成本、助力绿色飞行,还应深挖拓展无人机功能,以技术创新和应用拓展为低空经济创造更大价值。

管延朋在座谈会上聚焦新能源技术,分享前沿趋势,像新型储能技术突破、高效太阳能转化应用,指出这些技术能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助力产业绿色转型。结合公司项目经验,他分析了新能源技术应用时成本控制、技术适配性等挑战,提出从优化供应链、加强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寻求解决办法,为行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交流中,王永涛围绕锅炉改造深入阐述,指出燃油、燃气锅炉应用及“煤改汽”推进中面临技术升级、成本控制、环保达标等挑战。他提出加强校企合作,学校有科研成果和人才,企业有实践场景与市场资源,双方携手能加速成果转化,培养实操与理论兼具的人才,推动技术革新,助力“煤改汽”等环保工程,实现经济与环境效益双赢。

座谈会上,魏丽笠详细介绍了宁波景尧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业务与规划。她强调“信息差”概念,指出企业教培项目在高校开展成熟,成果显著,但在青岛近乎空白,大众认知度与参与度较低。他认为结合我校教育资源与公司市场运作能力,能填补信息差,将先进教培理念和模式引入青岛,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开拓新市场,实现互利共赢。
韩锡征介绍了青岛大元成业模具塑胶有限公司,公司凭先进设备、专业团队和严格品质把控立足行业,产品应用广、口碑好。他强调校企合作对公司发展意义重大,当前行业急需创新应用型人才,校企携手,公司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学校为公司输送人才与科研成果,助力产品升级。他期待长期合作,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共赢。

座谈交流
座谈交流环节将会议气氛推向了高潮。学院领导、教师代表与企业代表围绕人才培养模式、实习就业基地建设、科研项目合作等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大家各抒己见,为推动学院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建言献策。
本次座谈会为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与企业之间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为进一步深化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定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推动机械与汽车工程行业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