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辅导员丨辅导员如何引导学生完成就业

    17.06.2023 05:52:30           浏览数:0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每一名劳动者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和基本保障。人才是国家的第一资源,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促进就业的重要群体。就业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影响的关键指标,是衡量大学生综合能力素养和个人价值的重要体现。

  • 加强学生台帐分类

  1、全面把握毕业生基本情况。毕业生个人基本情况是就业服务工作的基础,也是就业推荐的前提。辅导员应熟悉每个毕业生的情况,建立详细的毕业生信息台帐。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辅导员应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与他们一起分析优劣势,进行合理定位,明确求职方向。

  2、辅导员“下沉”到学生中去,对毕业生就业情况全员摸底,分类知道,针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零就业家庭、身体残疾等特殊毕业群体进行逐个访谈,建立个人就职档案,因人施策。

  3、加强就业帮扶。对未签约毕业生落实求职意识,强化家校联系,安排专人跟踪指导,与学生谈心谈话进行交流,帮助学生适应新形势,分析目前就业形势。

  二、加强就业思想引导

  1、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通过宣传时代楷模黄文秀放弃城市高薪帮助家乡脱贫的优秀事迹,引导毕业生特别是思想上积极上进的学生,把“青春梦“融入“中国梦”,将个人建功立业的志向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联系起来,主动到部队、到基层、到艰苦的地方去就业、创业,实现人生价值。

  2、引导建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辅导员要引导学生拓新就业观念,积极适应就业环境的变化。对不急于找工作,不主动联系工作,辅导员应加强沟通谈心,合理定位,既认识到早就业,早锻炼,早独立的重要性,也引导学生主动把握就业机会,切忌“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否则一路取舍,会不会挑来捡去,最后反而“两手空空”。

  三、注重就业心理问题

  1、注重就业心理问题疏导。不论是优秀学生或一般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都难免碰到各种挫折,产生焦虑、抑郁、悲观等不良情绪。辅导员要及时跟踪了解毕业生求职动态,对求职或考研失利的学生,与其共同分析失利原因,制定改进计划和方案,鼓励学生调整负面心态,建立积极的择业态度。

  2、关注毕业生困难群体,心理困难、学业困难、家庭经济困难等,给予重点关怀,加强帮扶力度。

  四、做到“三主动”

  1、主动联系用人单位。主动联系学校、学院的实习基地、有过联系或合作、历年招聘人数较多、行业领先的用人单位,了解需求情况,主动提供宣讲、专招等条件,或采用重点推介方式,向用人单位一一介绍有求职意向毕业生情况,提高录用通过率。

  2、主动利用校友资源。大多数辅导员都有几届已毕业学生,广大校友是推介毕业生就业的有益社会资源。辅导员要主动加强与校友联系,一方面了解社会需求情况,发动校友拓展就业信息和渠道,另一方面也可以收集校友对人才培养的信息反馈,推动校友工作。

  3、主动协调家校联系。相当一部分学生基层就业、西部地区就业、应征入伍或灵活就业创业的阻力来自父母,辅导员也要与学生家长多沟通,协调父母与子女的就业观念分歧,调动毕业生家庭促就业积极性,为毕业生就业争取更多的家庭支持。

  4、辅导员要树立就业的全面化、精准化目标。在开展就业服务过程中“立体作战” 在面上横向覆盖全体学生,做好就业指导。利用微信群、QQ群等平台,及时推送分享专业对口的优质企业招聘信息。

  当代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在世,重任在肩,辅导员要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找准职业定位与奋斗目标,在时代大潮中找到自己的坐标,让个体奋斗与强国宏图同频共振。

  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

  1、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要顾什么面子,不管什么工作,我们都得先下手为强,先要个饭碗再说,“有钱没钱,都得回家过年的嘛”,先就业再择业,最后再将其看做自己的事业,而不至于失业。

  2、不要管别人说什么,别人怎么说,那是没办法的事,脑是他的,嘴也是他的,我们控制不了,我们自己要明白,我们要去哪里,我能对这个社会创造什么样的价值。我们要把眼光放长远,别人在做今天,你要看明天,别人做明天,你要看后天。

  3、生命中有有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就是忍辱负重的能力,不管我们是什么年龄,我们都会遇到一时气不过的事情,这个世界,让我们气不过的东西太多了,只有当你气得过的时候,这个世界才会在你面前展开最光辉的一面。

  只有忍辱负重,我们才能发展,只有忍辱负重,我们才能为自己争取时间、争取空间、争取未来,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前提就是你有理想,有目标。有了目标之后,把自己想要实现这个目标的坚定信念内化,变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来对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近年来,国家就业政策 “强引擎” 的引领赋予了我更加开阔的工作眼界和更加开放的就业工作思路,教会了我从生活之中发现,从细小之处入手,春风化雨般地用心来教育学生,引导学生。

  民办高校由于办学时间短,办学经验也相对匮乏,将民办高校学生和已经发展成熟的普通本科高校学生置于同样的就业环境中,其毕业生处于更为弱势的地位。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民办高校的学生会在择业过程中遇到诸多困难,从政府、高校、社会、大学生自身四个视角为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择业的提升提出对策。

  

版权所有:青岛恒星科技学院 |  地址:青岛市九水东路588号 |  鲁ICP备20007371号-1 |  电话:0532-86661234  |  E-mail:hx@hx.cn 邮政编码:26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