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2023 12:24:24 浏览数:0
众所周知,银行账户里面储存的是金钱,可以取出以备不时之需。而“情感账户”储存的是信任,这份存款可以保持我们在人际关系中获得他人的好感与自身的安全感,帮助人们带来轻松、坦诚、有效的沟通。二者都具有储蓄作用,但其维持方式却截然不同。在经济状态正常的情况下,银行账户只要存够一定金额必定会产生稳定的利息收入,即使后来不再追加储蓄,也不会降低余额,影响最终的使用。而“情感账户”是需要不断维持的,能够增加账户余额的是在正确原则指导下的礼貌、诚实、仁慈与信用,这些能使得人际关系越来越好。
长期以来,由于中学阶段的学习经历,进入大学后不少人习惯性把辅导员与学生看成是水火不容的对立面,认为双方关系难以协调。此种情况下,辅导员和学生缺乏有效沟通了解,各自对另一方抱有成见,导致学生工作难以开展,问题接踵而来。而与学生建立“情感账户”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只要“情感账户”所储存的“余额”充足,便可以让辅导员和学生在日常沟通中一方对另一方更加信赖,在必要时发挥其价值有利于双方共同进步。即便未来犯了错,我们也可以使用这笔“账户余额”进行补偿,当然这是建立在不违背原则的基础上,一旦违背了正确原则,“情感账户”便会瞬间被注销。
作为辅导员,我们要知道的是,信赖是沟通的基础,“情感账户”建立不易,维持更是难上加难。首先,学生刚步入大学进入陌生的环境中学习,接触到众多不熟悉的人和事,很难与辅导员快速建立信任。这就需要辅导员保持耐心细心,积极主动作为,努力承担起建立和维护“账户”的先行者,通过自己个人能力循序渐进地开展工作。比如在需要学生开展主题团日活动时,以“走过去询问他是否需要帮助”取代“你问问学长学姐怎么开展活动”这种话语;当学生晚上在寝室打游戏时以“了解学生所玩的游戏”取代一味地强调“不要一天到晚就知道玩游戏”;有时候甚至只是听学生说说话,不随意打断、妄加判断,单纯地做一个聆听者也是建立“情感账户”的不错助力。其次,辅导员和学生的关系是持久的,在大学四到五年期间,双方的接触涉及到各个方面。这种持久关系更需要不断增加“情感账户”的储蓄来维持。因为双方共同建立“账户”并经过一段时间的友好相处对彼此有了更多的期待:辅导员希望学生努力学习,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学生则希望辅导员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成为他们成长成才道路上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正是因为这种期待,所以会对对方的要求不断提高,需要双方时时投资来避免信赖的枯竭。否则一旦“账户”发生透支,对二者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因此与学生拥有关系紧密的“情感账户”需要双方共同付出,我们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来建立与维持:
1、善于理解
理解是一切情感沟通的基础。在人际关系中,只有真正理解、真心接纳他人才能发展出良好的友谊。比如辅导员正在忙碌工作时,一名新生发来信息称自己的身份证不小心弄丢了。在你看来这件事情或许无关紧要,只需自行前往相关部门补办即可,但是大一新生多数没有处理过这类问题,在学生看来这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情,没有了身份证会给他带来很多不便。遇到这种情形,辅导员的正确做法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上,以学生的需要为优先考虑加以指导帮助。这种换位思考的方式能让辅导员遇到需要帮助的时候也会得到学生的全力支持。这就是所谓的“你想要别人怎样待你,就先要怎样待人”。辅导员对学生应该如此,学生对于辅导员也需要多加理解。通过了解每个人的真实需要并给予一定帮助,能够潜移默化影响到大家的观念,并在以后的人际关系中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2、注意细节
人际关系建立与维持同时需要注重细节。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可能会忽视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比如忽视学生反映的寝室灯具损坏、对学生的信息已阅不回、答应学生帮忙处理的问题没有及时解决等,这些小事相比于辅导员忙碌的工作微不足道,但是却很容易消耗“情感账户”的存款,因为在学生心中它们是需要解决的急难愁盼问题,是天下第一等大事。学生尤其是学生干部在帮助老师完成班级工作时也需要注重细节,比如表格文字的排版,文件的命名格式等,而在现实中很多同学都无法意识到这些,有的甚至在老师给予指导后仍然无法达到基本要求,对此可能很多辅导员都深有体会。这些细节都会影响到一方对另一方的最初观感,从而决定两者的关系状况.
3、信守承诺
守信是人际关系中的重大投资,直接决定着“情感账户”的信用。如果此项投资失败,那么“账户”的持有者便被判定为失信人员,再难以重新建立关系。不论是辅导员或者学生,如果失信于对方,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假使我们能够坚守诺言,按照承诺的要求去完成各项约定,师生之间便可以和谐相处,没有阻碍。在此基础上,如果学生想做某件并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事情时,辅导员的劝导与解释多半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因为他们一直以来都对辅导员保持良好的信任,愿意选择相信辅导员的话语,这比一味地用取消评奖评优、年级通报批评等全盘否定的态度来震慑学生更有效果。
4、定位清晰
师生关系是一种合作关系,辅导员和学生在这个关系中的角色定位和期望目标各有不同,双方都应该明确自己需要完成哪些事情来确保二者关系的向好发展。辅导员应该恪守爱国守法、敬业爱生、育人为本、终身学习、为人师表的职业守则,把握学生成长规律,服务好学生。学生应该不断提高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努力成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二者在师生关系产生之初就应该对此保持清晰认识,并在各自的角色范围内不断提升自己,同时保持一定的边界感,通力合作,共同进步。纵然这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但其所带来的结果于二者皆有裨益。
5、公正诚实
公正诚实不仅是思政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也是辅导员立德树人工作开展的重要抓手。公正意味着公平正直,没有偏私,辅导员在开展各项学生工作时需要根据一定的原则标准,不可因为学生干部或助理与自己关系紧密而偏袒,亦不可对表现优异的同学关照有加。在原则问题上,辅导员应该保持一视同仁的态度。诚实则需要辅导员和学生之间没有欺骗和冒犯,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因为做人诚实能够帮助建立信任,是“情感账户”投资的基础。所以,任何时候人要保持诚信,无论语言还是行动都不能心存欺骗。
6、勇于道歉
道歉一般用于人际关系中犯错的一方,真诚的道歉可以赢得他人的掌声与原谅。相反,不顾原则总是在犯错后一味道歉终究会将“余额”消耗殆尽。勇于道歉要求当事人自我认知清晰,具有较强的自信与安全感。如果本身就缺乏自信,对外界事物与评价非常敏感,那么这类人便不会从自身寻找原因,而是选择将错误归咎于他人,这比自我反省要容易得多。辅导员与学生在工作学习中经常会有此类现象发生,如果其中一方因为种种原因选择逃避、不愿承认错误,会导致二者之间的信任基础出现裂缝,久而久之师生关系愈来愈恶化。因此双方都要不断提升自我安全感,在我们必须要用“情感账户”进行支出时,一定要真诚地向对方道歉。
7、无私关爱
给学生充分的关心爱护能让他们拥有足够的信任感、自信心和安全感,对于他们的成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原则问题上,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关乎学生个人成长问题时,我们又可以区别对待,根据不同学生特点提供定制帮扶方案。当然我们对学生的关爱需要尽量避免“条件交换”:有条件的关爱容易让学生误以为是用条件交换得来的,是他自己的付出得到的,从而导致部分学生产生抗拒心理,拒绝有条件的关爱;而没有条件的爱更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辅导员对他的理解与重视,对于促进学生的品德向上向好发展也有所帮助。当然无条件的关爱并不等于放弃原则,而是基于原则基础上的有正确是非观念的在一定范围限度内的关爱,这并不会影响辅导员对学生关爱的质量,反而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立德树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8、直面问题
辅导员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需要经常与学生打交道,这意味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双方面对问题的态度各不相同。辅导员多数情况下会选择就问题正面与学生谈心谈话,了解问题产生的前因后果并给出参考建议;也可能会因为觉得学生给自己找“麻烦”和“负担”而给学生贴上标签。部分学生遇到问题也会积极和老师沟通请求帮助,也有人喜欢为了避免冲突而逃避问题,导致师生关系发生对立。一旦双方面对问题的态度发生分歧,“情感账户”的联系的便有了松动。对此,需要师生双方在“情感账户”建立之初要有一个明确的认知:问题不只是问题,还是可以增加“情感账户”存款的机会。比如学生在向辅导员反映问题寻求帮助时积极主动、有礼貌、懂原则,得到帮助后能够表达真诚的感激;辅导员在学生提出问题时的反应不是“又给我找事情”,而是“又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增进关系”,甚至于辅导员可以选择性地将学生反馈的问题当成是改进自身工作的机会。这种人际交往思路的转变对于搭建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坚实的信任桥梁作用重大。
“情感账户”是师生之间关系的重要纽带,能够帮助二者解决在学校学习工作中的众多问题。它的建立与维持是一项长期投资行为,不仅需要辅导员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建立,也需要时时追加投资才能维持较高的信用度。辅导员和学生都应该从自身角度出发完善自我,明确自己的定位与目标,共同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