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1.2023 14:49:31 浏览数: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国第一部青年白皮书提到,虽然“躺平”“佛系”是一种缓释压力的调侃和情绪表达,但当代青年面临工作、学习、生活的压力,感到迷茫和困惑是不可忽视的。青少年的心理成长和精神素养需要全社会更加关心和关爱。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明白“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让家国情怀浸润学生的心灵,找到生命的意义,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在心理育人工作中总结出“启心-剥离-滋养-合力”的心理育人通关口诀,提升学生精神素养。
01侧耳倾听,巧扣心扉真正的爱源自了解,唯有了解才能深度走进学生内心。通过班团文化、第二课堂营造积极安全氛围,学生在轻松的校园生活中感受到温暖和关爱。识别倾听的五个层次,练就同理心倾听技能,结合聊天日志和心理测试如“自由联想”、“雨中人”、“魔法心理壶”、“家庭动物图”等了解“冰山”下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让学生的想法和感受有存在的空间,“看见既疗愈”,学生觉得被理解,愿意开启心扉,就是蜕变的开始。
02对话问题,剥离粘连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不是问题”,剥离认知粘连,从而树立学生自信,并激发学生内在动力。通过引导学生看见问题本身,与问题进行正面对话,并学会把自我从问题中剥离从而改变认知,重塑认知神经元,提升认知能力,转换思维方式。学生思维一旦转变,情绪就有出口,问题就能找到突破口。学生与问题对立,找到问题的痛点和难点,用积极的心态和态度去解决问题,就是良好的开端。
03心理韧性,滋养心城结合大学生身心发展和年级学业特点,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结合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涯教育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制作生涯“爬山图”。通过“生涯行囊”、“小憩驿站”、“天使帮扶”、“正能量包”、“通关打卡”等让学生在攀登人生的山峰时都有一份起点有装备、途中有预备、遇险有守备、山顶有储备、德才双兼备的人生攻略。在生涯路上通过绘制“生命树”和“爬山图”等积极开发心理教育资源,将静态优点转换为动态优势,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引导将个人的发展与祖国的命运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04家校合力,结盟通行同家长形成合力,使学生最大限度获得支持,共同面对问题。辅导员不仅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也是家长有力帮手。通过积极搭建老师与家长交流平台、建立学生动态家庭档案,利用“给家长的一封信”、与家长对话、家长会、家访等载体进行家校合作,共促学生发展。做好家长与学生中间的沟通桥梁,助力消融家孩之间的矛盾冲突,凝聚思政育人合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共同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