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国奖获得者|以奋斗为笔,绘就国奖荣光

    19.06.2025 22:11:03           浏览数:0

  个人介绍


  范胜明,男,汉族,共青团员,来自2023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用行动诠释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东方智慧。

  专业领域的“钻研者”

  平均成绩88.21、绩点3.68/4.0、综合排名专业第三,这不仅仅是一串数字,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个挑灯夜战的坚持与日复一日的积累。他始终以提升专业素养为己任,在学科竞赛中屡创佳绩,累计获得省级以上奖项20余项,校级荣誉多项,其中包括“2024年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大赛”二等奖、“2024年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16周年精英联赛”一等奖、“第十八届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第七届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等重量级奖项。在科研创新方面,他已发表学术论文6篇(其中知网收录3篇)、获得省级作品版权2项、申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4项、专利3项。正如他常说的:"每一份荣誉的取得,都是汗水浇灌的果实;每一次突破的背后,都是持之以恒的耕耘。"
 

 
 


 贡献领域的“服务者”

  作为学院学生会学习部部长,他始终秉持"服务同学、成长自我"的工作理念,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创新意识推动部门各项工作开展。在任职期间,他带领团队在活动策划、文稿撰写、团队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切实发挥了学生干部的桥梁枢纽作用。在文字工作方面,他始终坚持"内容为王、精益求精"的原则,累计撰写各类主持稿及活动文案10余篇。针对不同活动性质,注重语言风格的精准把握:在学术讲座活动中突出严谨性与专业性;在元旦晚会活动中强调感染力与互动性;在升旗仪式等庄重场合则注重仪式的规范性与感染力。未来,他将继续以"热情、责任心、执行力"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比赛领域的“竞争者”

  每一次竞赛,都有一份收获。范胜明作为理工科的学生,参加的大赛大多与理科有关,竞赛中的挑战和压力是必不可少的,但他总能完美地将压力转化为动力,这极大地提高了范胜明参与竞赛的成就感。他说:“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可以培养我的耐心和毅力,还能锻炼思维的灵活性和分析能力,让我受益匪浅。”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激烈角逐中,范胜明始终以一名“竞争者”的姿态迎难而上。对他而言,这不仅是智慧与创意的较量,更是一场不断突破自我的成长之旅。

  面对比赛,他需要快速掌握商业策划、路演展示等全新技能,但网络资源庞杂,难以甄别优质内容。“看到优秀选手的表现,总觉得自己差距太大,焦虑是难免的。”

  他坦言。与此同时,学业与竞赛的双重压力让他分身乏术。在项目关键阶段,他常需熬夜修改方案,次日又奔赴考场,时间被压缩到极限。
 

 


  然而,这位年轻的竞争者从未退缩。他制定严格的学习计划,筛选优质课程系统性补足短板;为平衡时间,他细化每日任务,甚至利用碎片时间反复打磨项目细节。在一次区域赛中,他的团队因技术漏洞险些止步初赛,但他带领成员三天内重构方案,最终逆袭晋级。“竞争的意义不在于击败他人,而在于超越昨天的自己。”他这样总结道。

  如今,范胜明的经历已成为学弟学妹的励志范本。他用行动证明:真正的竞争者,永远在播种努力的种子,静待它破土而生。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正是他成长历程的真实写照。他始终相信,人生的高度不在于一时的闪耀,而在于日复一日的坚持与沉淀。因此,从不畏惧挑战,而是以吃苦耐劳的精神、积极向上的态度,在点滴积累中不断突破自我,朝着梦想稳步前行。

  如今,站在新的起点上,依然保持着谦逊与进取的姿态。他相信,只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终能在属于自己的领域里绽放光芒。而国家奖学金,既是对他过去努力的肯定,也是激励他继续前行的动力。

  未来,他将继续以“积跬步以至千里”的信念,在追梦路上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

版权所有:青岛恒星科技学院 |  地址:青岛市九水东路588号 |  鲁ICP备20007371号-1 |  电话:0532-86661234  |  E-mail:hx@hx.cn 邮政编码:266100